跳到主要內容

<第一階段醫師國考>準備方法分享3: 可用資源與其他建議

除了科目分析、個人經驗以外,好用的資源非常重要,另外也還有個其他建議想與大家分享,來往下看吧!另外附上四個主題的連結:
  1. 科目特性分析:講述依照特性來對應讀書方法、各科分析、資源介紹,幫助讀書計畫的擬定
  2. 個人準備過程:個人的目標、讀書方法
  3. 可用資源、其他建議

可用資源

慈濟校內可用資源

  • C.國考內有大量東西,包括免疫口訣、複習影片等,去挖寶吧!
    • 我自己有使用的資源,請見「各科分析
    • 多年過去,我已經沒有檔案的所有權,因此請不用私訊我囉
校外可用資源
  • 考古題詳解:考古題當然是必備,感謝陽明的同學。
    • 國考每五年換一次題目,每批考題重點不同,可以去打探一下最近換題目的年份,像生化細胞膜就是這五年才第一次考(還可惡的考很多)讀考古、分析出題傾向時就以換題目後的年份優先
  • 國考心得:參考前人心得很重要啊,感謝陽明同學分享。
    • 尋找跟自己目標分數&狀態差不多的,才最具參考價值。
  • FB國考申覆團:每年考後都會開,差一兩題的希望啊。
    • 祝福大家都是考過後,來幫助同學才用這個...近年申覆通過率降低,通過的同學可以多回來幫忙啊!(每年重新開團,沒過的私下問問同學們吧)

其他建議

        趁著讀國考複習時,開始嘗試用Evernote / OneNote等雲端筆記吧,以後在臨床時就可以輕鬆地找回以前讀書的內容,還滿不錯的!

        只是要注意,並不是把書本內容 / 趙俊彥影片都抄進來,那反而花太多時間,進臨床知識Google都可以馬上找到,因此筆記的重點是整理過的東西、知識的邏輯等。

留言

  1. 想請問~~FC細菌表有右半邊是看不到的哀>< 可不可以上傳完整版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裡面的內容要去問上傳的人了呢~那是大家共用的資料夾^^

      刪除
  2. 想請問c.國考資料夾可以跟版主要求存取權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原本也有在用 突然就不行了 QAQ

    回覆刪除
  4. 請問哪裡可以看到" 趙俊彥的-大體解剖+組織+神解,煩請告知,謝謝您~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

復健科醫師的徒手治療學習 A Physiatrist's Learning of the DAI Osteopathy Course

走上復健科醫師的初衷之一, 是希望能夠不只以藥物,來協助病人的復原、讓生活品質變好 。很幸運在今年初時,參加了 全衡學會 理事長汪作良醫師的講座,分享他做手法治療多年來的心得,講述他如何以手法治療協助病人改善。 在汪醫師身上,我看到了心目中復健科醫師的樣子,也聽到汪醫師大力推薦一個台灣全新的課程—— DAI Osteopathy (D'Ambrogio Institute) 。 DAI是 IAHE 三大體系之一,另外的兩個是Upledger Institute (顱薦治療)及Barral Institute(內臟手法)。而上完這六天的課,也實際感受到這是今年很重大的學習! 嘗試以這手法做在一個朋友身上,讓他一直好不了的手指僵硬感,從8分下降到了1-2分 。這裡記錄一下課程的心得,與身邊的醫師、治療師分享,並招募願意讓我試做、或是想一同學習的朋友~ 榮幸與 Dr. Kerry D'Ambrogio (左) 以及汪作良醫師 (右) 合影 課程特色 這是我第一堂手法矯治的課程,無法用自己的經驗來比較這堂課的特殊,但這六天詢問了身邊的 醫師與治療師,都一致地給出極高的評價 !以下結合有經驗同學們的心得分享: 平常的手法矯治課程,大多有個自己的體系,專注在一個個不同的地方,例如脊椎、筋膜、內臟等。但在學了很多招式後,要怎麼完整的全面評估病人,要怎麼選出最適合的招數,通常沒有很清楚地回答, 好像都要自己把招式學完後,自己摸索著出招的時機 。 講師 Dr. Kerry D'Ambrogio 他融合了自己物理治療師 (Physical Therapy)、整骨醫師 (Doctor of Osteopathy)、針灸師的專業,帶出了一個 非常結構化、具有科學實驗精神的知識體系 ,讓我們對於精密的人體,好像有了一個說明書可以參考。 Dr. D'Ambrogio 很讓人欽佩,在臨床上,他很重視病人的進步,也持續在每次的治療中自我反思與進步; 在教學上,他把知識架構的清楚、易懂,也對於每個問題認真回答,沒有藏私 。他把治療與教學變成了志業,是他每天最開心投入的事情。他目前每天看15-20個病人,每週開48堂教學課程呢! DAI Osteopathy的核心 全人與自癒的概念 肩膀的不適,不一定只有肩膀的問題。 人有自癒的能力,我們可以 透過把組織癒合的道路打通...

第一次踏上美國,第一次復健科國際會議 AAP Physiatry '23

今年二月去到美國參加復健科醫師年會 (Association of Academic Physiatrists, AAP) ,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復健科的國際年會,也是疫情後難得的出國,更是我第一次到美國。整趟12天的旅程,充滿從復健專業到文化衝擊的各種收穫。 雖然已經過了兩個月,但總覺得該寫些什麼來記錄下這段旅程。 那些在國外看到的不同,讓在台灣習以為常的事物,都變得不尋常 ,回到台灣後,都還在心中繚繞。希望能藉這些文字,跟其他住院醫師和更多讀者們分享我的收穫。 先偷渡一張迪士尼的照片,還是要來玩一下啦! AAP Physiatry '23會場 Part I: 活躍的社交氣氛 在美國,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互相聊上幾句,不管等公車、搭電梯,只要眼神碰上了,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開始聊天。回想在台灣,這種場合可能會讓人尷尬,生怕講了話會打擾別人。但美國人好像天生很擅長寒暄,總是能自然地與人交流。 這樣社交特質,在年會中更是彰顯無疑。會議中有許多時間是專門用來交流的,包含晚宴、住院醫師派對、導師活動等等。 不需要什麼破冰活動,大家自然而然就能開始認識周圍的人 。 即使不是專門用來交流的時候,以海報發表為例,每天下午五點左右,會場會擺出好幾張點心桌,還有臨時的酒吧區,大家可以自由地拿取食物與各式酒精 (種類超齊全!)。然後,大家就穿梭在海報區,與發表者和與會者聊天。我甚至覺得,其實 海報內容或許不是他們最在意的,而是這過程的交流才是 ! 海報會場有專人現烤棉花糖巧克力餅乾,熱量滿分! 另外,在晚宴時間,一樣是自助餐形式的Buffet,只有幾張座椅,其他則擺放了幾張高桌,方便大家可以走來走去聊天。遇到有興趣的話題就能加入閒聊,不想聊天時,也可以走到表演區。他們竟然請來了樂團與舞者,為大家演唱流行樂。到晚宴快結束,大家還聚在樂團前面跳舞。 看著那些白天講課的資深講師,在音樂中擺動,覺得非常親切和放鬆~好像意外參加了場美國Party的感覺? AAP 晚宴落幕前,大家都來跳舞 在開心聊天後,常常聽到「哇,真是太棒了,我們之後一定再聯絡喔,有什麼機會可以來合作!」 在這過程中,我好像看到,原來那一個個跨醫院的計畫、研究案,就是在這樣的會議中談起來的 ,美國的醫療也在這過程不斷地帶著彼此進步。 參加了這次會議,認識來自美國各醫院的人,好像為未來展開了更多可能性,讓人很期待也很振奮! Pa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