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[投資理財 5] 保險概念:通膨、低保費高保障、保證續保

我們先用終身還本型保險,來建立幾個重要的概念:通膨、低保費高保障、保證續保

終身還本型保險?通膨的概念

        購買保險時,有兩個選項會讓保額翻倍成長,但還是讓無數的保戶爭相購買。除了帶給保護安全感外,也跟業務員高額的保險獎勵金有關係。他們是——終身險、還本型保險。讓我們用通膨與保費差距來思考這兩件事情。

        第一個要考量的是通貨膨脹,平均而言他會讓現在的100元,在25年後只剩下50元的價值。用我自己出生就保的壽險200萬為例,如果我幸運地活到75歲,那麽這筆錢的價值會只剩下原本的1/8,也就是25萬元,隨便一想都覺得很少!(要記得那時兩百萬,是現在四百萬的價值,而且現代人很可能活到100歲,那是1/16喔)這帶給我們兩個重點:
  1. 保險要考慮到你現在購買的額度,到25年後剩下一半的價值,因此保額應該隨著年紀增加,也要跟著上升
  2. 終身型保險在你真的需要他時,價值已經跌很多了;同樣的,還本型保單在你領回本金時,原本的100萬早已沒有100萬的價值,倒不如投入到資產配置隨市場成長。

終身還本型保險?保費差距

        第二個要考量的是隨之而來的成本上升。去看看保費的差異,可以發現單年期保險在一開始時保費非常低廉,而隨著年紀增加保費也跟著上升,尤其是到60歲後會急劇增加。而終身還本型則是一開始就滿貴的,但只要繳個20年,後來都不用繳。

        你可以把他們加起來比較看看,同樣的保額下,60歲前,應該是單年期的比較便宜,而且能提供相同的保障;60歲後,終身型或許會較便宜,且沒有繳保費的壓力。這要讓我們思考幾個點,如果你同意下面兩點的話,其實60歲後可以停掉單年期保險
  1. 第一個是到這個年紀,其實已經不需要養育子女,並不需要有壽險
  2. 第二個是醫療的支出,是否有算在退休金之內,有的話就不需用較昂貴的保險來補足
        另一個思考的點是,年輕時收入低,繳的保費低比較輕鬆;年紀大時收入增加,保費增加也很合理,這是單年期自然保費的優勢。

終身型保險適合誰

        原本的我是把終身刑貶的一無是處,但經過討論後一定要說他有他的好。對於我的長輩來說,如果沒有準備這部分退休金的話,終身的保障帶來很大的安全感。另一方面來說,我們年長後所存的錢,未必能如我們預計一樣僅供自己退休花費,小孩可能跟我們借錢,可能有意外的花費等,這種時候有終身型保險同樣讓人覺得很安心。這些是應該要納入考慮的!

保證續保

        最後的提醒是,若你要購買單年期保險,記得要有保證續保的條款,否則可能開心地買到便宜的單年期,卻因為一個小事故,而喪失掉整份保險喔!也要注意合約裡藏有陷阱,寫著保證續保的附約,可能只是主約有效期限內保證續保,記得跟你的保險經理人確認主約無效時,副約的狀況喔!

系列文章

留言

熱門文章

復健科醫師的徒手治療學習 A Physiatrist's Learning of the DAI Osteopathy Course

走上復健科醫師的初衷之一, 是希望能夠不只以藥物,來協助病人的復原、讓生活品質變好 。很幸運在今年初時,參加了 全衡學會 理事長汪作良醫師的講座,分享他做手法治療多年來的心得,講述他如何以手法治療協助病人改善。 在汪醫師身上,我看到了心目中復健科醫師的樣子,也聽到汪醫師大力推薦一個台灣全新的課程—— DAI Osteopathy (D'Ambrogio Institute) 。 DAI是 IAHE 三大體系之一,另外的兩個是Upledger Institute (顱薦治療)及Barral Institute(內臟手法)。而上完這六天的課,也實際感受到這是今年很重大的學習! 嘗試以這手法做在一個朋友身上,讓他一直好不了的手指僵硬感,從8分下降到了1-2分 。這裡記錄一下課程的心得,與身邊的醫師、治療師分享,並招募願意讓我試做、或是想一同學習的朋友~ 榮幸與 Dr. Kerry D'Ambrogio (左) 以及汪作良醫師 (右) 合影 課程特色 這是我第一堂手法矯治的課程,無法用自己的經驗來比較這堂課的特殊,但這六天詢問了身邊的 醫師與治療師,都一致地給出極高的評價 !以下結合有經驗同學們的心得分享: 平常的手法矯治課程,大多有個自己的體系,專注在一個個不同的地方,例如脊椎、筋膜、內臟等。但在學了很多招式後,要怎麼完整的全面評估病人,要怎麼選出最適合的招數,通常沒有很清楚地回答, 好像都要自己把招式學完後,自己摸索著出招的時機 。 講師 Dr. Kerry D'Ambrogio 他融合了自己物理治療師 (Physical Therapy)、整骨醫師 (Doctor of Osteopathy)、針灸師的專業,帶出了一個 非常結構化、具有科學實驗精神的知識體系 ,讓我們對於精密的人體,好像有了一個說明書可以參考。 Dr. D'Ambrogio 很讓人欽佩,在臨床上,他很重視病人的進步,也持續在每次的治療中自我反思與進步; 在教學上,他把知識架構的清楚、易懂,也對於每個問題認真回答,沒有藏私 。他把治療與教學變成了志業,是他每天最開心投入的事情。他目前每天看15-20個病人,每週開48堂教學課程呢! DAI Osteopathy的核心 全人與自癒的概念 肩膀的不適,不一定只有肩膀的問題。 人有自癒的能力,我們可以 透過把組織癒合的道路打通...

第一次踏上美國,第一次復健科國際會議 AAP Physiatry '23

今年二月去到美國參加復健科醫師年會 (Association of Academic Physiatrists, AAP) ,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復健科的國際年會,也是疫情後難得的出國,更是我第一次到美國。整趟12天的旅程,充滿從復健專業到文化衝擊的各種收穫。 雖然已經過了兩個月,但總覺得該寫些什麼來記錄下這段旅程。 那些在國外看到的不同,讓在台灣習以為常的事物,都變得不尋常 ,回到台灣後,都還在心中繚繞。希望能藉這些文字,跟其他住院醫師和更多讀者們分享我的收穫。 先偷渡一張迪士尼的照片,還是要來玩一下啦! AAP Physiatry '23會場 Part I: 活躍的社交氣氛 在美國,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互相聊上幾句,不管等公車、搭電梯,只要眼神碰上了,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開始聊天。回想在台灣,這種場合可能會讓人尷尬,生怕講了話會打擾別人。但美國人好像天生很擅長寒暄,總是能自然地與人交流。 這樣社交特質,在年會中更是彰顯無疑。會議中有許多時間是專門用來交流的,包含晚宴、住院醫師派對、導師活動等等。 不需要什麼破冰活動,大家自然而然就能開始認識周圍的人 。 即使不是專門用來交流的時候,以海報發表為例,每天下午五點左右,會場會擺出好幾張點心桌,還有臨時的酒吧區,大家可以自由地拿取食物與各式酒精 (種類超齊全!)。然後,大家就穿梭在海報區,與發表者和與會者聊天。我甚至覺得,其實 海報內容或許不是他們最在意的,而是這過程的交流才是 ! 海報會場有專人現烤棉花糖巧克力餅乾,熱量滿分! 另外,在晚宴時間,一樣是自助餐形式的Buffet,只有幾張座椅,其他則擺放了幾張高桌,方便大家可以走來走去聊天。遇到有興趣的話題就能加入閒聊,不想聊天時,也可以走到表演區。他們竟然請來了樂團與舞者,為大家演唱流行樂。到晚宴快結束,大家還聚在樂團前面跳舞。 看著那些白天講課的資深講師,在音樂中擺動,覺得非常親切和放鬆~好像意外參加了場美國Party的感覺? AAP 晚宴落幕前,大家都來跳舞 在開心聊天後,常常聽到「哇,真是太棒了,我們之後一定再聯絡喔,有什麼機會可以來合作!」 在這過程中,我好像看到,原來那一個個跨醫院的計畫、研究案,就是在這樣的會議中談起來的 ,美國的醫療也在這過程不斷地帶著彼此進步。 參加了這次會議,認識來自美國各醫院的人,好像為未來展開了更多可能性,讓人很期待也很振奮! Par...